政务新媒体
当前位置: 首页>林业要闻

宜宾从三个维度强力推进竹林规模化经营高质量发展

来源: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 | 发布日期:2024-12-30

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”重要指示精神,在2018—2020年宜宾市启动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之后,为进一步巩固竹产业建设成果,充分发挥竹林资源的规模化、可及化、高质化特点,更多向社会提供生态、经济和社会价值,着重从三个维度发力,探索出一条宜宾路径,强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成功创建“中国竹都”,打造“以竹代塑”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政策支持,第一维度奠定基础。为强力推进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,宜宾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正式出台《关于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。在出台的实施意见中明确,宜宾在2021—2025年期间实施竹林规模化经营30万亩和每年度因地制宜打造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的连片竹林示范基地。同年,市委办公室、市政府办公室出台《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》。在出台的政策中规定,竹林规模经营面积在2000—5000亩(含2000亩,不含5000亩)的,在批复实施第2年和第4年,经验收合格各补助200元/亩;规模经营面积在5000亩(含5000亩)以上的,在批复实施第2年和第4年,经验收合格各补助250元/亩。针对当年高标准打造的市级高产竹林示范基地(1000亩以上),笋用林示范基地补助200万元/个、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补助150万元/个,材用林示范基地补助100万元/个。据此推算,宜宾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最少会出资1.5亿元支持竹林规模化经营项目。支持政策的出台,奠定了宜宾市推进竹林规模化经营的强大政策和经济基础。

科技助力,第二维度赋能增值。宜宾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在竹产业发展中的运用和创新,以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为依托,联合成渝地区19个单位组建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,投资近2亿元建设科研试验大楼,柔性引进曹福亮院士等专家来宜组建创新团队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。市本级已投入竹产业科研资金超过2000万元、仪器设备投入5800万元,研发和转化成果20余项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。在竹林规模化经营建设中,我们要求各经营主体主动对接科研院所,并与他们签订“一对一”科技服务协议,此项内容作为检查验收考核评分的重要指标。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、宜宾市林学会还联合印发相关竹林丰产培育技术手册(苦竹、硬头黄竹、巨黄竹等),同时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还在门户网站上公布相关竹子科研成果,并积极对市内相关经营主体开展“一对一”服务。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还牵头草拟了宜宾市地方标准《竹林规模化经营技术规程》,待专家审查后印发。

宜宾在竹林规模化经营过程中,积极通过技术引进、自主研发创新、标准制定等方式,为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。

检查验收,第三维度保障成效。竹林规模化经营由经营主体编制经营方案,县(区)林业主管部门评审批复,市林业竹业局备案立项,建设两年后通过县级验收再申请市级核查,符合市级相关验收标准的,则兑现市级财政资金。为保障好该项目建设质量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能,市林业竹业局拟定了《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》,并由宜宾市特色农业5+2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。市林业竹业局还组织相关专家和管理人员,制定了《宜宾市竹林规模化经营项目检查验收办法》和《宜宾市高产竹林示范基地项目检查验收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验收办法》)。在《验收办法》中,详细规定了检查验收方法、检查内容、检查结果运用,还在附表中分别列出了项目建设规定时限后要达到的产出成果;在《验收办法》中,创新性提出了核查结果综合评分法,同时还将综合评分结果与兑现财政资金挂钩,这样既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的综合质量,又避免了单一因素影响对整个项目的评判,较好处理了项目建设中个别单项因子与整体建设成效的关系,同时也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奠定了基础。检查验收办法的出台和执行,对保障宜宾市竹林规模化项目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据统计,宜宾市自2021—2024年,共有65家社会经营主体和2个国有林场编制了竹林规模化经营方案,并进行了备案实施,备案实施竹林规模经营面积30余万亩。经过规模化经营后的竹林,在竹区交通条件改善、竹林密度调整、林地清理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竹林防火等方面均有质的提升,竹材竹笋年产量和经济年收益较经营前普遍提高50%以上。


【打印本页】